吉林白城紧抓三大投资“风口”乘风而上来源: 经济参考报 2023-07-31 09:3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CLOSE “双碳”战略实施以来
,风口吉林省西部的吉林紧抓白城市抢抓机遇,在清洁能源发电、白城风电装备制造、大投绿电认证产业等新赛道上加速超车
,资乘获得“东北首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发电城市”“新型风机实验地”“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城市”等头衔,风口成为绿电产业投资的吉林紧抓“风口”前沿。 清洁能源发电“风口” 实现吉电进鲁 盛夏时节 ,白城在白城市通榆县边昭镇
,大投暖风吹着风机平稳地转动。资乘三一通榆大容量风机碳纤维技术应用示范风场的风口工作人员指着叶轮直径195米的风机说
:“这是采用碳纤维材料制成的风机叶片,比传统的吉林紧抓玻璃钢材料更轻
、强度更高。白城”该风电场于今年5月底建成并网发电 ,大投由此,资乘白城市清洁能源装机达1026.642万千瓦 ,成为东北地区首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发电城市”。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部,全年日照时间长,风力资源丰富。据测算 ,白城有近4000万千瓦清洁能源开发规模 。1999年10月
,白城域内首个风电场在通榆县建成
,成为当时东北地区规模较大的风力发电场
,也拉开了吉林省发展清洁能源的序幕 。“当时风电场使用的风机主机基本都是外国进口的。”通榆县能源局副局长郝忠强说。 通榆县是吉林省风电产业发展的起步区、实验区和核心区 。2009年通榆县曾规划建设一个230万千瓦的风电基地,总投资为230亿元
,由吉林龙源 、华能清洁能源
、华能吉林发电等9家企业共同开发建设
。 然而项目建设启动不久便遇阻 。白城市由于本地电力消纳不足 ,外送缺乏通道,一度出现“弃风”“窝电”现象。“2009年,通榆县的年发电量已经达8亿度
,但本地消纳只有3亿度,发电送不出去限制了风电发展。”郝忠强说。 解决电力外输难题,契机出现在2017年。一条从内蒙古扎鲁特旗到山东青州的鲁固直流特高压线路建成,由白城发出的电输送到山东青州 ,支持华东地区的用电需求
,白城市的“窝电”率大大降低。 国家“双碳”战略提出以来,清洁能源发电快速发展,光伏扶贫村级电站、光伏领跑基地、风电平价上网、鲁固直流风电外送等一批项目纷纷上马,白城市新增清洁能源装机接近500万千瓦
。 吉林西部也成为清洁能源发电投资的热土 。华能 、吉电股份
、三一等企业在这里加速布局,竞争市场份额。风机叶片直径从最初的30米
、50米到现在的近200米,装机容量也一再提升 。“如今从风机的主机到零部件,都已实现国产化。”郝忠强说。 吉林省提出建设“陆上风光三峡”,到2025年 ,清洁能源装机达3000万千瓦,将超过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
,年发电量达800亿千瓦时 ,其中白城市将扛起三分之二的额度建设任务 。 风电装备制造业“风口” 风电场造价减半 6月30日,上海电气洮南风电产业园内首支叶片生产下线,该项目于2022年开工建设
,主要生产百米及以上的风机叶片。 在各大风电企业在吉林西部争逐风电市场的同时
,风电装备制造业也贴近用户 ,向这里聚拢
,形成了新的投资“风口”。 在白城市通榆县有一条风电大路 ,两旁布局了20多家风电装备制造企业 。东方电气
、三一重能等已落户于此
,90多米长的风机叶片像巨大的白鲸横卧在道路两旁,等待装车运走。一支这样的风机叶片运费往往占成本的四分之一 ,就近生产可以减少运输费用。 在通榆县三一风电装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机器人正在快速作业
。公司行政经理陈永春介绍 ,2011年
,公司在当地投产,是最早被引入当地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之一。“双碳”战略实施以来,企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20年
,我们的年产值在5.6亿元。2022年
,产值达20.8亿元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30亿元。”陈永春说
。 “贴近客户生产
,能够让我们降低成本,更具市场竞争力。”通榆天能重工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刘宏宇说 。 通榆县最早建设的风电场
,使用的风机主机都是西班牙歌美飒或丹麦维斯塔斯生产的。郝忠强感慨地说 ,如今,大到风机的叶片
、主机、塔筒,小到法兰盘等紧固件,国产的风机零部件生产企业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 今年5月,中国华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台串列式双风轮风电机组“赛瑞号”在吉林通榆风电场成功吊装,进入整机运行示范阶段。相比传统风电机组,“赛瑞号”由前、后两个风轮协同捕获风能
,同功率下叶片长度缩短近一半。像这样世界领先的风机技术在当地实验运行的还有很多
。 产业聚集使得风电生产成本一降再降,让清洁能源发电显示出更大的价格优势。在通榆县华能什花道风电场监控室 ,记者看到 ,89台风机的运行情况、发电量等参数一目了然。据介绍,该风电场已经实现了“无人值守”——每天由机器人定时巡查发电设备运行情况,并可以通过手机软件直接查看风机参数 ,实现远程操控。 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检修中心支部书记王玲山介绍,近年来 ,由于风机整机就近生产
,风电场每千瓦的造价成本从1万元降到5000元,风电的发电成本低于火电。 绿电认证产业“风口” 出口竞争力更强 获得绿色电力认证是近年来很多外向型企业提升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为了吸引这类企业
,白城市各地建立绿电产业园区。 在白城市绿电产业示范园区 ,吉电能谷(白城)储能投资有限公司电池生产及废旧电池综合利用项目的厂房内
,生产设备正在加快安装。项目工程建设负责人王长青介绍:“一期500万kVAh的生产项目和20万吨的废旧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全部投产后,总计年产值44亿元
,实现利税2.8亿元 。”该项目投产后还将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白城,形成从基础材料制造、零部件生产到电池装配、储能系统集成,再到废旧电池材料回收利用的铅碳电池储能全产业链。 “在绿电园区中生产的铅碳电池具有绿电认证,对于未来产品出口欧美等国家非常有利。”王长青说。 在镇赉县食品产业园区 ,江苏国信协联能源有限公司投资的新型绿色智能化柠檬酸项目正在建设 ,该公司是全球排名前五的柠檬酸系列产品制造商
,也是可口可乐等很多大型终端客户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项目负责人裴亚秋介绍,项目一期投资12亿元,建成达产后,年可消纳玉米26万吨 ,生产柠檬酸15万吨。 “白城地区有丰富的绿电资源,柠檬酸产品70%以上出口到欧美国家,用绿电生产的产品会更受欢迎 ,增加企业效益。”裴亚秋说。 此外,绿电制氢 、制合成氨等项目正在白城各地快速建设
,计划到2025年,白城市将实现本地消纳清洁能源装机超过500万千瓦。 (李双溪) 【责任编辑 :蔡东海】 COMPO WS64c70819a3109d7585e47278 https://cnews.chinadaily.com.cn/a/202307/31/WS64c70819a3109d7585e47278.html |